饮食

味精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味精的使用注意事项

味精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,味精的使用注意事项 用味精要注意12点。 味精是传统调味品,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。味精使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后果,所以使用味精要注意以下几点。 1.炒肉菜不用味精。 肉类已经含有谷氨酸。当它遇到菜里的盐,被加热后,自然会产生3354谷氨酸钠,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。除了肉,其他好吃的都不用加味精,比如鸡蛋、香菇、茭白、海鲜。 2、拌凉菜不宜放味精。 味精的温度在80-100时,能充分发挥提神的作用。但由于凉菜温度低,味精难以发挥作用,甚至直接附着在原料上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如果非要在凉菜里放味精,要用少量热水将味精溶解后拌入凉菜里。 3、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。 酸,醋多的菜不能加味精。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,而且酸度越大,溶解度越低,调味效果越差。所以糖醋里脊肉、酸菜等酸味菜不能含味精。 4、调馅不应加味精。 很多人在饺子馅和春卷馅里放一些味精,不安全。味精掺入馅料后,会一起蒸、煮、炒等高温工序。但只要温度超过100,味精就会变性。不仅会失去新鲜度,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,危害健康。除了不拌馅,做热菜的时候,味精只能在菜快要离火的时候加。 5.味精是咸的,但不甜。 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,味精的风味可以更加突出。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菜里也能很好吃。但如果在甜味的菜肴中加入味精,不仅会增加鲜度,还会抑制甜味和鲜度的原味,产生异味。所以,味精不能加在鸡肉玉米汤、甜芋头等菜肴中。 6.味精不宜在高温下使用。 炒菜时,如果在高温下把味精放入菜里,就会发生化学变化,使味精变成焦谷氨酸钠。这样非但没有调味,反而会产生轻微的毒素,对健康有害。科学实验证明,味精的溶解度在70-90最佳。 7.味精不宜在低温下使用。 味精在低温下不容易溶解。如果想吃拌菜,需要放味精提鲜,可以把味精放在温水里融化,冷却后倒在凉菜上。 8.味精不宜用于碱性食物。 在碱性溶液中,味精会发生化学变化,产生一种臭味的味精。所以煮碱性食物的时候,不要放味精。如果鱿鱼是碱做的,就不能加味精。 9.味精不宜用于酸性食物。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。酸度越高,溶解性越差,效果越差。 10.味精不宜用于甜食。 “冰糖莲子”、“番茄虾仁”等所有甜食都不要加味精。甜菜味精非常难吃,既破坏了鲜味,又破坏了甜味。 1、味精不宜放过量。 味精过量会产生一种咸而不咸,涩而不涩的怪味。味精用的越多越好。一般情况下,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应超过6g,否则可能出现头痛、恶心、发热等症状。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导致高血糖。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、肾炎、水肿等疾病的患者要谨慎食用。 12.味精不宜用于炒蔬菜。 炒菜就是炒鸡蛋。鸡蛋本身含有大量的谷氨酸。炒鸡蛋的时候一般会放一些盐,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。这两种物质谷氨酸和氯化钠加热后会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谷氨酸钠,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,它使鸡蛋呈现出非常纯正的风味。炒鸡蛋和味精就像画蛇添足,但加多了就不美了。